相关证件: 
会员类型:
会员年限:3年
发布时间: 2025/3/21 9:30:44 | 10 次阅读
不过有机构预计2030年先进封装市场规模将达960亿美元,玻璃中介层技术有望成为主要驱动力之一,也驱动不少厂商开始在这一领域进行布局。
玻璃中介层发展现状
目前在玻璃中介层的发展上,国内外企业基本上处于同一层级。先从国外来看,例如德国通快与SCHMID集团在2025年1月联合推出玻璃中介层制造工艺,结合激光蚀刻与湿法化学处理,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,目标市场包括智能手机、AI芯片等领域。
而三星也正在加速研发玻璃中介层,计划2027年量产。同时,子公司三星电机开发玻璃基板(Glass Substrate),形成内部技术竞争,以提升半导体生产效率和性能。并与澳大利亚材料商Chemtronics、韩国设备商Philoptics合作,评估使用康宁玻璃生产中介层的方案。
LX Semicon也正积极筹划将玻璃基板作为公司的新兴业务增长点,自2024年上半年起,便着手探索将玻璃基板作为新业务的可行性,并已与掌握玻璃介质制造he心技术的多家企业(包括擅长TGV技术的企业)建立了联系。
国内方面,京东方计划2025年下半年推出玻璃基板试点生产线,专注于高性能处理器部件,目标与三星、台积电等竞争。其玻璃基板技术可能间接推动中介层领域的发展。
云天半导体则通过多光罩拼接技术实现了大尺寸中介层转接板,研发出多层细间距RDL堆叠技术,利用材料、设备、工艺协同加工,可实现电气信号的优良导通。其zui新技术突破包括RDL布线层数三层,TGV开口60μm、深度200μm,zui小线宽线距1.5μm,光罩拼接偏差<300nm,拼接后中介层转接板尺寸达2700mm?。
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,玻璃中介层与AI芯片、高性能计算(HPC)的结合将推动智能设备性能跃升,例如提升图像处理速度和电池效率。
市场上,当前三星通过内部“双线研发”(中介层%2B基板)激发创新,而通快等欧洲企业则聚焦工艺优化,市场竞争将加剧。而玻璃中介层的大规模生产仍需解决良率、成本控制及与现有封装技术的兼容性问题。
小结
玻璃中介层凭借成本优势和性能突破,正成为半导体封装领域的“游戏规则改变者”。目前,通快、SCHMID、三星等公司处于技术前沿,而京东方、云天半导体等企业的跨界布局也值得关注。未来该技术的普及将加速高性能芯片的迭代,推动消费电子与AI应用的进一步发展。